男子痛风十年没治疗发生肾衰,高尿酸为何会伤肾?中医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2022-03-06 13:19:29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其醇式呈弱酸性,各种嘌呤氧化后生成的尿酸随尿排出。正常成人每天产生的尿酸量与经肾脏、肠道排泄的尿酸量相当,维持体内尿酸平衡。但是,由于尿酸产生过多或尿酸排泄不良就会导致血中尿酸升高。

  正常的尿酸值,男性为149~416μmol/L,女性为89~357μmo1/L。当血尿酸浓度大于416umol/L时,临床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患者体内的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沉积,引起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称之为痛风,表现为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慢性关节炎、痛风石和关节畸形、痛风性肾病等。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在西方国家常见,我国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发病率高。男女之比为9:1,85%为中老年人。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尿酸性肾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包括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果没有控制或进行有效地治疗,肾脏损伤会不断加重,导致出现肾衰竭,甚至毒症。临床主要针对痛风进行治疗,首先采用低嘌呤饮食、多喝水等。急性发作期可以口服抗炎止痛药物、利尿剂等治疗。同时控制血压、血糖等。多数患者需要中西医配合治疗,早期血尿酸比较低,可以通过中医辨证应用中药辅助排泄尿酸。也可以用疏通络脉、活血清热止痛的药物,缓解关节疼痛症状,减少肾损伤,保护肾脏,清除毒素。

  男子痛风10余年没有治疗发生肾损伤,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

  患者xxx,男,42岁,有10余年痛风病史,高血压控制不佳。十几年前因尿酸高引发了痛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未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病情。近一个月来,在夜间频繁起夜,多的时候一晚上要去五六趟厕所,睡眠质量被严重影响,整日昏昏沉沉,即使在床上躺一天也觉得很累。还发现自己的尿液中有很多泡沫,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情况,这一异常现象引起了重视。

  患者到当地医院就医,检查发现血肌酐、尿酸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值,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同时伴有严重贫血及高钾血症,医生建议进行透析治疗,患者一时惊慌失措,从没想过不过因多起了几次夜,病会这么严重!如果一开始发现尿酸高就早些干预,也不至于拖到如今的程度。

  因患者不愿透析治疗,来到某医院寻求中医治疗。入院时血肌酐 722.6umol/L,尿酸 785.8umol/L,血压高,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系统治疗。经过1个月综合治疗,血肌酐降至526.1umol/L,尿酸降至正常,血压控制平稳,效果明显。由于病情稳定,暂时不考虑透析的方式治疗。继续用西药控制血压、尿酸等指标,中药汤剂调理,活血化瘀,促进代谢废物排出,增加肾脏血流量,预防并发症,综合治疗3个月后,肌酐降到安全范围,其他指标控制平稳。

  高尿酸为什么会损伤肾脏?

  据专家介绍,尿酸性肾病组织学特征性表现为肾间质和肾小管内出现尿酸盐沉积,可见双折光的针状尿酸盐结晶,这些结晶造成其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管萎缩、管腔闭塞、间质纤维化,进而肾单位毁损。在集合管形成的微小钙化可使集合管扩张,并易引发继发性细菌感染。

  由于尿酸在pH为7.4的环境中95%的尿酸分子以离子形式即尿酸盐离子存在,在血浆、肾小球滤过液或肾间质中的尿酸是尿酸盐离子。在远端小管的低pH环境中,绝大部分尿酸以非离子形式出现。当尿液浓缩和pH降低达到一定程度时,无定形的尿酸晶体沉积出现于远端小管或集合管管腔。由于逆流倍增机制,肾皮质和髓质间存在尿酸盐梯度,在有足够尿酸盐浓缩的髓质,尿酸形成单盐-水化合物或尿酸盐结晶形态是针形的,即引起以痛风石为特征的巨细胞反应X线。

  研究已证实肾脏内存在两种结晶:一是针形的尿酸单盐-水化合物结晶,出现在肾髓质,能引起显微痛风石反应。二是尿酸结晶,在显微镜下有无定形物质出现在小管管腔,能引起小管阻塞和急性肾功能减退。已观察到小管细胞与尿酸盐或尿酸晶体发生作用,其部分作用是吸收小管腔内晶体。有些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晶体实际上能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肾间质。按照这些研究结果,尿酸盐或尿酸晶体能形成病灶核,导致显微痛风石形成,同时使用尿酸酶抑制剂、草酸和尿酸负荷所做的动物实验,肯定了临床所观察到的肾脏尿酸过量排泄能导致肾内晶体沉积而引起肾损害。

  有一些患者虽说尿酸水平已超过正常值,但是由于尿酸盐没有沉积到关节或软组织里,没有发生痛风关节炎、痛风石或尿酸结石等表现。只有在尿酸盐在机体组织中沉积下来造成了损害后,患者才会出现痛风。但尿酸如果长时间偏高就会导致高尿酸肾损害,进展为肾功能不全,最后出现肌酐升高。

  高尿酸还会大大提高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先是尿酸高,继而出现了痛风、高血压、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其实,这些疾病都是相互影响的,一旦控制不佳,便会加重病情。因此,尿酸高的患者,尤其是还未发生并发症时,一定要积极控制尿酸。

  中医如何治疗高尿酸肾病?

  中医专家张振忠称,中医认为痛风性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石淋”、““腰痛”、“水肿”等范畴。《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云:“肾客沙石,肾为热所乘则成淋,肾虚则不能制石”。痛风性肾病的基本病机始终是正虚邪实。不论是何种证型,其病机核心仍是瘀浊之邪蕴于血分,流注于脏腑关节而导致的疾患,治疗自始至终要通利泄浊。口服中药汤剂是治疗最常用的方法,配合阴阳舒筋丹治疗有一定疗效,改善肾功能。针灸理疗及按摩等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可以缓解疼痛,对于痛风性腰痛,痛风性关节痛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辅助中药治疗。

  常见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本证):

  (1)脾肾气虚证。面色无华,腰膝酸软,食欲不振。神疲乏力,下肢浮肿,口淡不欲饮,尿频或夜尿多。舌淡红,有齿痕,苔薄,脉细。治法:健脾益肾。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熟地、山茱萸、泽泻、山药、茯苓、丹皮、黄芪、党参、牛膝、肉苁蓉、杜仲等。

  (2)脾肾阳虚证。面色苍白(或黧黑),浮肿,畏寒肢冷,腰膝关节酸痛或冷痛,足跟痛。精神萎靡,纳呆或便溏,遗精、阳痿、早泄或月经失调,夜尿频多清长。舌嫩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治法:温补脾肾。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熟附子、茯苓、山药、山茱萸、党参、白术、薏苡仁、桂枝、甘草、熟地黄、党参等。

  (3)气阴两虚证。腰酸膝软,面色无华,少气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频多,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大便干结。舌质红,舌体胖,脉弦细无力。治法:益气养阴。方药:清心莲子饮加减。黄芪、党参、地骨皮、麦冬、茯苓、柴胡、黄芩、车前子、石莲子、甘草等。

  (4)阴阳两虚证。腰酸膝软,极度疲乏,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头晕目眩,大便稀溏,夜尿清长,口干欲饮,潮热盗汗。舌淡白、胖嫩,有齿痕,脉沉细。治法:滋阴助阳。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芋、茯苓、丹皮、泽泻、附子、肉桂等。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780字)



上一篇: 从产业致富良方到抗疫甘肃方剂
下一篇: 中药材种子价格飙升6倍 经销商赚钱靠囤货(图)

Copyright © 2014-2021 版权所有 阴阳舒筋丹鹿骨蝮蛇软胶囊正品专卖官网